巴西紫热

为1984年首先发现于巴西圣保罗州的小儿急性暴发型传染病。临床表现有高热、腹痛、呕吐、紫癜性皮疹、休克等,可很快死亡。90%以上病前半月左右患过化脓性结膜炎。1985年由泛美mansion88 app 组和美国CDC组成专题研究组,进行了病原学、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资料等分析研究,认为系一种新的疾病,命名为BPF。1986年确认从典型患者血、脑脊液、紫癜处分离培养得到的流感嗜血杆菌埃及生物型(Haemophilus   influenzae b... 查看更多>>

  • 巴西紫癜热
  • 胃  皮肤 
  • 儿童,多为10岁以下小儿,30~36月龄的婴儿易感性最高
  • 有传染性
  • 发烧  肚子疼  恶心与呕吐 
  • 药 药物治疗 
  •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治疗

一般治疗一、药物治疗:治愈结膜炎仍不能防止BPF的发生,故有人建议用氨苄西林或氯霉素滴双眼外,尚应全身用药数天以防BPF的发生。目前BPF株HIBA菌,对氨苄西林、氯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氟喹诺酮、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均敏感。对BPF患者应尽早尽快由静脉输入足量的有效抗生素,如能在紫癜出现之前治疗则可明显控制病情发展。已有大量紫癜出现,伴有休克者则应尽量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及电解质失衡,输以新鲜血...查看更多>>

相关检查
脑脊液细菌培养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凝血酶原时间(PT)
症状

一、症状临床特点为急起的高热、腹痛、呕吐,1~2天后出现皮肤黏膜的紫癜,病前半月左右患过化脓性结膜炎。多发生于温暖季节,当地有化脓性结膜炎流行。患者均为10岁以下的小儿。1.巴西紫热   患儿多先患化脓性结膜炎,结膜炎消退数天后,患儿突然高热、呕吐、腹痛,可有腹泻。发热12~24h后皮肤和黏膜出现紫癜,迅速扩散到躯干、四肢及面部,伴有血压下降、胃肠道出血、少尿、发绀等,手、足、耳、鼻可出...查看更多>>

发烧肚子疼恶心与呕吐
饮食

饮食原则下面资料仅供参考,详细需要咨询医生一、食疗方①贝母粥;先以粳米100g和砂糖适量煮粥,待粥成时,调入川贝母粉末5~10g,再煮二、三沸即可,上、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咳嗽咯吐粘痰不爽者。②竹沥粥:粳米50g煮粥,待粥将成时,兑入竹沥50~100ml,稍煮即可,早晚或上下午温热分食。用于咯吐脓痰或间有神志欠清者。③苏子粥:苏子15~20g,捣烂如泥,用水煮取浓汁,去渣,入粳米50~100g,冰糖...查看更多>>

预防

一、预防1.传染源 化脓性结膜炎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眼的分泌物中有多量的细菌。不要与结膜炎患者共用毛巾及面盆。病人的毛巾,手帕,面盆要单独使用,用后煮沸消毒,以免再传染。BPF患者作为传染源的作用未见明确的报道。2.传播途径 直接或间接接触含菌物可引起结膜炎侵袭力和毒力强的菌株可由结膜炎处进入血流引起BPF。少数无结膜炎病史的BPF患者其病原菌入侵途径尚不确切了解,因咽培养有阳性者,不能除外由呼吸道...查看更多>>

并发症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mansion88 app 视频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