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预防 五一假期摆脱手足口病困扰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发病率比较高的疾病,对于这种疾病我们都不知道要怎么办才好,但是其实手足口病预防才是重要的,五一小长假要到了又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时期的,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手足口病初期症状有哪些吧!

  一般手足口病的发病人群都是一些抵抗力较弱的儿童,针对这类人群的预防工作我们应该要做了的,这样才能避免在节假日闹心的。

  手足口病预防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一些市民准备举家出游。近手足外科连续接诊十多例春游时受伤的患者,其中不乏一些幼小的儿童。而疾控中心的mansion88 app 也表示,5月份是手足口病的高发期,这种病属于传染病,

  市民在外出游玩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回家后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5月份是全年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可引起小儿手、足、口腔以及臀部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能出现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等并发症。

  家庭预防是幼儿防病的第一道防线,“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15字知识,是防控手足口等传染病的要诀。

  家长还应该教育孩子,要注意常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保证幼儿每日的户外运动,增强幼儿体质;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都要用流动水将手洗净。双手被呼吸系统分泌物,如鼻涕、唾沫污染后,应立即将手洗净;督促孩子不要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

  家庭护理是重要的护理方式的,对于家庭护理是幼儿防病重要的防线,我们一定不能错过的,以上介绍的知识我们都了解了吗,希望给大家一定的帮助的。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

  (1)急性起病,潜伏期3-5天,有低热、全身不适、腹痛等前驱症。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疼痛性粟粒至绿豆大小水疱,手、足出现斑丘疹、疱疹,初起为斑丘疹,后转变为疱疹,圆形或椭圆形,约3-7mm如米粒大小,较水痘皮疹为小,质地较硬,周围有红晕,疱内液体较少,在灰白色的膜下可以见到点状或片状的糜烂面。皮疹消退后不留瘢痕或色素沉着,如有继发感染常使皮肤损害加重。

  (2)除了手足口外,也可以在臀部及肛门附近,偶尔看到在躯干和四肢出现疱疹,数天后干涸、消退,皮疹无瘙痒,无疼痛感。

  (3)个别小孩可出现泛发性丘疹、水疱,伴发无菌性脑膜炎、脑炎、心肌炎等。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

  (4)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全病程约5-10天,多数可自愈,预后良好,无后遗症。

  重症病例表现

  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可出现脑炎、脑脊髓炎、脑膜炎、肺水肿、循环衰竭等。

  (1)呼吸系统表现为:呼吸浅促、困难,呼吸节律改变,口唇紫绀,口吐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液(痰),肺部可闻及痰鸣音或湿罗音。

  (2)神经系统表现为:精神差、嗜睡、头痛、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或瘫痪;查体可见脑膜刺激症、腱反射减弱或消失;危重病例可表现为频繁抽搐、昏迷、脑水肿、脑疝。